首页 资讯 宝典 法眼 生活 司考 图片 文书 品牌 法规

法治


旗下栏目: 国际 国内 汽车 法治 数码 热评 教育 娱乐 消费

华宇九品助力“京融链及北京银行业保险业纠纷多元化解平台”上线运行!

来源:it资讯网 作者:静文 人气: 发布时间:2023-03-24 11:43

  华宇九品助力“京融链及北京银行业保险业纠纷多元化解平台”上线运行!

  2023年3日17日,“多元解纷新征程 和谐京融新时代”——北京银行业保险业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发布会成功召开。在北京银保监局的指导和北京市高院的支持下,北京市银行业协会组织相关会员单位共同建设全国第一个金融行业司法联盟链“京融链”及全国首个区域性金融行业多元解纷平台“北京银行业保险业纠纷多元化解平台”正式上线,旨在进一步推广以诉源治理和非诉调解为核心的金融解纷新模式。

(北京新闻频道的首都晚间报道节目播报)

  平台建立起连接金融机构、金融消费者与行业调解机构和法院之间的多元解纷快通道,创新性构建“诉源存证+多元调解+司法确认”递进式纠纷化解服务新体系,实现金融纠纷一站式、全线上办理。

 

  自2022年7月平台试运行以来:调解纠纷近4000件,法院诉讼立案100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83%,通过“京融链”电子存证数量近20万条。

  平台打通法院、金融机构、调解组织与消费者的线上对接机制,搭建行业纠纷多元化解快车道。

  区块链存证 打造信任保障闭环

  此次发布的“京融链”,依托区块链技术为纠纷化解全程提供可信基础。通过平台“人脸识别、实名认证、电子签章、电子存证、证据核验”等一站式区块链电子存证解决方案,将调解过程产生的调解协议、实名认证等电子证据及时上链予以存证,支持后期人民法院一键核验,确保金融电子数据和纠纷解决过程的全流程记录、全链路可信、全节点见证,提升了金融纠纷中电子证据证明力和纠纷解决效率。

  “京融链”是北京市银行业协会通过联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司法鉴定所、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研发兼具金融和司法特性要求的区块链安全隔离域数据鉴证体系,实现授时和守时同态可信等技术创新突破,构建国家级金融纠纷化解规范治理新生态。

  加速金融机构纠纷化解

  平台为金融机构提供在线非诉调解和在线诉讼两大法律服务。

  发生逾期后,金融机构通过京融链,将存在逾期风险的业务进行诉前存证,提前固化证据,依托“调解在先、诉讼在后”的分层递进多元解纷模式,金融机构首先向调解机构申请非诉调解,平台支持批量申请、状态跟踪、调解协议在线异步签约等功能。

  调解不成的,金融机构可根据法院案件要素规范在线提交起诉材料,线上接收法律文书,立案无需再去法院,满足金融机构多元化司法需求,实现纠纷化解数量、效率双提升。

  提升调解组织在线解纷效能

  平台为金融行业调解组织提供线上金融调解案件批量办理、智能化语音调解、调解协议异步在线签约等多项高效率、低成本的纠纷解决途径。

  调解组织将金融机构预设调解方案发送债务人,债务人选择方案后一键解纷,灵活的视频调解使当事人随时随地参与调解,异步在线签约突破了传统在线调解必须同时在线的限制,通过实名认证后即可完成在线签约 ,构建互联网时代下新的契约签署及履行形态,有效提升调解效率和成功率。

  降低人民法院诉讼压力

  平台与北京法院电子诉讼平台对接,实现在线申请司法确认、在线诉讼等功能。

  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后,在线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赋予调解结果司法效力,为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提供司法保障的同时,减少金融纠纷对诉讼的依赖。在诉讼过程中,通过要素式在线诉讼,提高了金融机构诉讼效率和法官办理效率,降低法院办案压力。

  促进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为方便金融消费者参与调解过程,通过微信小程序,为消费者提供在线调解方案选择、在线异步签约、在线视频调解、文书签收等多项便捷服务,减少当事人参与调解过程中的时间成本,促进消费者权益保护。

  华宇九品是“京融链及北京银行业保险业纠纷多元化解平台”的技术服务商,是北京华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公司深耕金融法律科技多年,凭借领先的技术实力及丰富的服务经验,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建设模式已在北京、厦门等地建成运行。

  京融链及北京银行业保险业纠纷多元化解平台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深化与发展,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抓手,对于更好地促进北京区域金融纠纷多元化解,保护消费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下一步,华宇九品将继续挖掘平台的应用价值,进行功能和应用场景的优化和完善,助力北京金融行业多元解纷工作高效开展。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联系邮箱:804 14 447 0@q q.c om
责任编辑:静文

Copyright © 2015 法律中国门户站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法治中国

电脑版 | 移动版